闵行今天打出“特色牌”:这件事,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闵行报记者 陈美玲 戎长春丨文并图
“全区上下要强化‘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打响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牌。”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闵行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员会上,区委书记朱芝松强调,在营商环境改革的道路上,要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还要想办法超越,只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才能胜人一筹。
总
体
目
标
到2018年底,闵行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双创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相关领域的短板弱项显著改善,使闵行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新亮点、新标识。
到2020年,使闵行的综合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行动方案》还明确了6大方面、29项重点任务、166条改革措施和部门任务分工。
对于行动方案,朱芝松要求:必须抓好过程,方案再好,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等于没有,所以叫“行动”方案;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全区全覆盖各个方面推进。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闵行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突围,就要树立‘抢跑意识’。”
”朱芝松明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装装门面、做做样子,166项举措也不是全部,各部门基层单位如果有更多的任务措施,支持大胆尝试。
提到今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中博会,他说,这是闵行向全世界优质企业展现风采的绝佳机遇。闵行在优化中博会周边环境的同时,也要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其中,借助中博会推动闵行发展,实现溢出效应。“来参展的都是世界知名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些工作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争取让他们把未来的优质项目落在闵行。”
实质上,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朱芝松要求,不破法规破常规,结合全区大调研工作,围绕效率优先、创新优先等进行积极探索,像区税务分局办理的上海首笔全国通办业务“开具税收完税证明”事项这样的“闵行创新”越多越好,有些甚至还可以复制推广。
朱芝松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仅仅是经济部门的事情,全区各部门、各街镇都要主动做、主动改,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深入企业问计问需,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共享者,同时还要动员各类企业和广大群众都成为营商环境优化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实践者。
倪耀明 少说“不”,多说“怎样才行”
会上,区长倪耀明对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方案发布以后,就要不折不扣落实行动方案里明确的各项改革任务。”倪耀明首先谈到了“店小二”这个角色。他说,“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说的就是如何服务的问题,现阶段闵行就要做好优化招商资源管理和深化企业精准服务。
针对大调研发现的企业需求与部门审批要求不符问题,倪耀明提出,开展帮办服务,变“企业跑腿”为“政府主动服务”,用帮办对自办进行补充,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并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倪耀明还提出,要处理好效率与规范的关系。对闵行来说,要兼顾效率与规范,通过再造流程、推行“互联网+”来提升审批效率,同时加强对行政审批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重视,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窗口无否决权”。
会议还为14位帮办员代表颁发了证书。区领导于勇、沈军、潘丽萍、吴斌、王一力等出席会议。
《行动方案》
6大方面、29项重点任务
打造廉洁透明、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2.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3.优化建设项目投资管理
4.推动税收服务便捷化
5.提升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6.不断优化政务服务
7.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打造便捷完善、服务全面的市场环境
8.弘扬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营商文化
9.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10.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1.建立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制度
12.清理涉企收费降低企业成本
13.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14.完善招商服务体系
打造充满活力、持续包容的双创环境
15.完善开放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
16.健全人才的培育、引进、服务机制
17.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打造自由便利、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
19.推进投融资便利化
20.开展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创新
21.加速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
22.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23.深化进出境货物监管模式改革
24.加强市场主体“走出去”服务体系
打造公平正义、成熟完备的法治环境
25.推进营商环境法制建设
26.建立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27.推进破产制度体系建设
打造职住平衡、绿色生态的人居环境
28.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9.提升区域人居质量
猜你喜欢
△“海绵”梅陇镇,土地指标“天花板”下,如何又挤出1800亩“空地”?
(本期编辑 覃丛丛 陈美玲 汪秋倩 张金月 谢攀之)